2012年4月5日星期四

無禮行為是縱容出來的?



 無禮行為是縱容出來的

有機構在本港兒童節日發表了兒童十大無禮行為的調查報告:



調查顯示,逾八成受訪兒童甚少對長輩及外傭說「唔該」,排在十大無禮行為之首;七成七兒童乘搭交通工具時「霸位」,排第二位;七成二孩子收到父母禮物時,很少講「多謝」,排第三位。

最具諷刺的是在受訪家長中,七成四很少講「唔該」;七成二會為自己或子女「霸位」;近八成間中或經常駁斥或責罵長輩。

做父母只著重兒女的功課,長大後能否出人投地,而自己的一舉一動卻沒有想到後果?從以上的調查中,這種行徑正反映出家長才是無禮的帶頭者。


有研究指出,胎兒在母腹中已在學習及模仿,自孩子呱呱墜地,父母的一舉一動自然就成為他們效法的對象,若家長發現子女待人無禮、舉止粗魯,首先要做的不是出口責罵或埋怨他人,而應反思自己是否做了壞的先例。言傳不如身教,只要父母能以身作則,才可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。人的行為有如一面鏡子,父母輩是怎麽樣,孩子們便怎麽樣,無禮行為都是在耳濡目染下的驅使,長輩們又怎能推卸責任呢!

去年本港上演了一幕「小學雞喪鬧父親」事件,一名兒童在商塲內,眾目睽睽之下狂罵父親,更以粗言穢語「問候」路見不平的途人。

這些脾氣暴躁、目無尊長的孩子,大多在平時受慣了過分的溺愛、遷就,而家長又只重視學業成績,對子女品德的教育忽略了管教,當縱容成為了習慣,那「習非成是」就很容易養成了刁蠻任性的行為!

除了父母,因現今社會資訊發達,孩子們很早就接觸社會,議事堂上官員與議員互相叫罵,激進政客不理性的聲大夾惡,連「曾治家」都不顧自家身分,化身為「小學雞」與議員互相爆粗「狗噏」,連達官貴人尚且粗暴無禮,孩子們又怎能分別對錯呢?這些言行簡直就是誤人子弟!

「不患寡忌患不均」
社會因素固然重要,貧富不均亦成為問題的重心,假設大多數人生活都能衣食充足,快樂指數自然就會提高,在寬裕環境中育養多名孩子,便不會成為溺愛獨生子女的因由,亦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,互相發揮競爭與融合。年青化的社會也會帶來活潑及有朝氣的景象,而生活富足就要靠我們政府的帶領。

「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不知義」,當今社會,父母對兒女的責罵,孩子往往推出「虐兒」兩字來做擋箭牌,而那些頑劣的孩子要怎樣才能導其向善呢?除了好好的訓導外,是否需要一些有限度的體罰?大人們犯了罪會得到懲處,而孩子就不能用適當的懲戒嗎?這些懲罰可警惕他們知道甚麼是好甚麽是壞?也好成為他們日後做人的準則,對孩子對大人甚至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,否則那個垂頭喪氣的父親,就不會被那「小學雞」兒子如此辱罵都不能有所作為,再深入探討一下,我們有沒有想到兒童的無禮行為,有多少是因為不能給與適當的體罰而縱容出來呢!到了現在,我們需不需要重新考慮一下這樣的想法
發佈於2012年4月5日下午10:30
公開累積瀏覽 197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